返回 绿色芒果

《听,谁在唱歌》:山河间生长的音乐与文化共鸣

2025-09-29

当棚内音综还在比拼舞台特效与导师话术时,《听,谁在唱歌》带着 “听山河声音,唱人间烟火” 的初心走出演播厅,用一场跨越山海的音乐采风之旅,创下东方卫视 2025 年综艺收视新高,更收获 148 个热搜与 3100 万主话题阅读量的热度实绩。这场口碑爆棚的文化盛宴,不仅让观众听见了动人的旋律,更看见了音乐与土地、传统与现代的深度交融。​

节目最动人的突破,是将创作现场搬回了文化源头。不同于工业化流水线式的歌曲生产,“寻乐团” 的脚步深入大凉山的村寨市集、内蒙古的苍茫草原,在与自然和人文的对话中捕捉灵感。在大凉山彝族火把节前的市集上,老艺人弹拨的口弦声、“毕摩” 击鼓的吟诵声,成了最鲜活的创作素材 —— 于适与莫西子诗席地而坐,望着溪流与孩童即兴哼唱 “看见,小溪在我面前流过”,将眼前实景化作跳动的音符。这种 “所见即所唱” 的创作模式,让音乐摆脱了刻意雕琢的痕迹,还原了艺术源于生活的本真样貌。

​ 文化传承在节目中不是空洞的口号,而是看得见、听得懂的生动实践。“寻乐团” 在呷古村换上彝族服饰,亲手体验贴布绣、裹布绣的传统工艺,在花儿大会上见证 “金索玛” 与 “金鹰” 的荣耀之争,更从 19 岁姑娘曲木依沙的 “彝族 rap” 中,听见年轻一代对传统的创新表达。这些体验最终凝结为音乐的养分:花海中改编的《那些花儿》融入彝语民谣《不要怕》,用双语交织的旋律诠释彝族女性的坚韧;篝火旁的《何时再相逢》,则让朋友相聚的温情与民族节庆的热烈共振共鸣。新华社对节目 “传播民族文化” 的肯定,恰是对这种传承方式的最佳注脚。

​ “寻乐团” 的多元构成让文化碰撞更具张力。发起人于适兼具演员与音乐人的双重视角,胡海泉的行业经验、莫西子诗的民族音乐根基,再加上戴佩妮、马頔等飞行嘉宾的风格各异,形成了跨领域的创作合力。在行车途中的即兴创作环节,“是山在唱歌,是河在低吟” 的歌词接力,既展现了音乐人之间的默契,更证明了文化共鸣无需刻意铺垫。这种松弛的创作氛围,让专业能力与真情实感形成奇妙化学反应,也让观众得以见证一首歌曲从灵感迸发 to 雏形诞生的完整过程。

​ 《听,谁在唱歌》的成功,本质上是对 “好内容” 的坚守。它没有依赖流量噱头,而是让山河做舞台,让传统做底色,让创作者在真实的烟火气中寻找初心。当马头琴将与《乌兰巴托的夜》在内蒙古草原相遇,当更多民族声音将被融入创作,这场音乐之旅早已超越综艺本身 —— 它不仅让观众听见了 “谁在唱歌”,更让文化传承有了更动人的表达。​

最新文章

山海音乐节:自然为幕,奏响沉浸式音乐狂想曲

音乐

 

阅读12020

湾区升明月:歌声里的家国记忆与文化传承

音乐

 

阅读12768

《听,谁在唱歌》:山河间生长的音乐与文化共鸣

综艺

 

阅读10243

破局算力困局:中国科技的换道超车之路

科技

 

阅读16342

《灼灼韶华》:乱世药香里的女性力量觉醒

电视剧

 

阅读14517

冀ICP备20013543号-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