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备受瞩目的古装武侠剧《赴山海》在爱奇艺、腾讯视频双平台热播,本应凭借温瑞安原著《神州奇侠》的强大 IP 与《莲花楼》原班核心团队的号召力,在武侠剧领域掀起热潮,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,该剧自开播以来争议不断,深陷舆论漩涡。


观众对《赴山海》最直观的吐槽,集中在制作层面的诸多瑕疵上。剧中穿帮镜头频繁出现,成为观众出戏的关键因素。在第 14 集中,成毅饰演的萧秋水竟手持带有荧光笔标注的纸质剧本入镜,如此低级失误,让网友纷纷调侃 “难道是把花絮误放进正片了”。无独有偶,主角萧秋水脚蹬厚底洞洞鞋的画面,与武侠背景严重违和,打破了观众对古装武侠剧的沉浸感。不仅如此,该剧的特效制作也饱受诟病,悬崖飞马、绿幕背景等场景,被批 “网页游戏质感”“五毛特效”,塑料感十足的道具草皮、未处理干净的威亚线等细节,更是凸显出制作团队的敷衍。
在演员表现方面,也未能让观众完全满意。成毅原声台词含混不清,影响了角色情感的传达,37 岁出演少年侠客,其状态也被指略显疲态浮肿。娜扎的 “吸血鬼红唇” 造型突兀,演技同样遭到部分观众的质疑。这些问题综合起来,使得观众对该剧的期待值大打折扣。


从更深层次来看,《赴山海》的争议反映出当下武侠剧面临的普遍困境。在内容创作上,部分武侠剧重武不重侠,过度依赖特效营造视觉刺激,却忽略了 “侠义精神” 这一武侠剧的灵魂。剧中角色靠法术对决、特效毁天灭地,打戏失去了一招一式的扎实质感,“侠” 的内核被爱情、权谋等元素稀释,沦为披着古装外衣的 “科幻爱情片”。《赴山海》虽试图以 “成长”“守护”“结义” 为核心,展现萧秋水从 “只想自保” 到 “守护集体” 的转变,但在剧情推进中,传统武侠内核被 “系统任务” 等设定削弱,未能充分展现出武侠世界的深度与魅力。
在市场导向下,一些制作团队过于迷信流量演员,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演员阵容打造上,却在剧本打磨、制作细节把控等方面投入不足,牺牲了作品的艺术完整性。《赴山海》拥有强大的演员阵容与高人气主演,前期宣传声势浩大,然而开播后的口碑却因制作粗糙等问题急转直下,正是这种市场导向弊端的体现。


面对这些问题,武侠剧要想重拾观众信任,必须回归创作初心。制作团队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剧本创作上,深入挖掘武侠精神内涵,塑造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,打磨经得起推敲的剧情。同时,要注重制作细节,提升特效、服化道等方面的质量,以诚意打动观众。演员也需不断提升自身演技,加强台词功底训练,更好地诠释角色。只有如此,武侠剧才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,真正满足观众对侠义江湖的向往,让 “江湖” 不再成为 “糨糊”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