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 2016 年第一季开播以来,《圆桌派》就如同一场文化盛宴,陪伴观众走过了八年时光。如今,第八季重磅回归,延续着老友局的氛围,又带来了新的惊喜与思考。


早期的《圆桌派》宛如一间没有围墙的思想茶馆,窦文涛这位掌勺的茶博士,与梁文道、马家辉、许子东等自带 “干货” 的茶客围坐在一起,将寻常话题熬出了醇香。在随性闲谈中,他们常常意外撞开观众的认知壁垒,带来顿悟之感。谈及年龄焦虑时,蒋方舟的惶惑与马家辉 “各有各的宝藏” 的豁达形成鲜明对比;讨论网红滤镜,梁文道用柏拉图的 “洞穴寓言” 深刻剖析,许子东则以张爱玲笔下的美为佐证。他们对于婚姻隐私的争论,更是展现出不同观点的碰撞,给观众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。那时节目中的不完美,如嘉宾的沉默、窦文涛的 “跑题”、马家辉的忘词,反而让思想有了呼吸感,话题也能层层深入,直达文化根源。


到了第八季,尽管核心班底有所变动,梁文道的缺席让不少观众感到遗憾,但节目也在积极求变。鲁豫的加入为节目注入了女性视角的细腻,在婚恋话题中对情感劳动的解读,使谈话场域更加柔和且有锋芒。新嘉宾如科技学者、在地艺术家的参与,让 “多元思维碰撞” 不再是一句空谈。预告中,成都录制的几期节目里,美食作家与城市规划师围绕 “烟火气” 的辩论,有望展现出独特的在地文化纵深。
不过,在话题选择上,第八季确实从深度挖掘转向了贴近热点,这也引发了一些争议。有观众认为,如今的节目像主题沙龙,大家礼貌地交换观点,却难以触及问题的本质。例如谈及内卷,可能只是分享职场加班经历,却不再追问背后的产业结构问题;讨论 “网红经济”,也多聚焦于流量数据和带货技巧,少了哲学层面的反思。


时代情绪的变化和平台属性的影响,让《圆桌派》在内容方向上更倾向于大众关切的热点议题,剪辑节奏也变得更加紧凑。但这并不意味着节目失去了价值,新的嘉宾阵容和话题角度,同样为观众带来了新的启发。
《圆桌派》第八季虽然在形式和话题深度上有所变化,但它依然是一档难得的文化节目。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,让我们在喧嚣的时代中,能够静下心来,聆听不同的声音,丰富对世界的认知。期待在未来的节目中,它能继续保持这份初心,为观众带来更多有深度、有价值的对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