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架运输机轰鸣着降落在以色列军用机场,卸下成箱的“地狱火”空地导弹、无人机和防空设备。此时距离以色列与伊朗宣布停火,才过去不到72小时。
机身上欧美国家的标志在阳光下格外刺眼——这不是和平的序曲,而是下一场战争的弹药押运。
停火?更像是中场换弹。以色列刚和伊朗打完一轮高强度对抗,防空系统几乎被拖垮。
伊朗发动了超过500枚导弹和近1000架无人机的饱和攻击,以色列日均防御成本超3亿美元,拦截率却一路下滑到66%。
仓库见底时,美德14架运输机在6月19日紧急降落,送来“箭-3”反导系统拦截弹和“爱国者”导弹续命。不到十天,至少17架运输机接力抵达,机舱里塞满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套件和防空导弹。
这些装备不是用来阅兵的——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已下令军方制定新计划,目标直指伊朗核设施与弹道导弹能力恢复,同时剑指也门胡塞武装。
弹药补给线背后是美国近乎无底洞的支持。今年1月美国刚批准80亿美元对以军售,包含精确制导弹药和空对空导弹;3月又追加近30亿美元,光重型炸弹就有35,500枚。
甚至连2026年才交付的CH-53K重型运输直升机,也提前签了订单。但远水解不了近渴,内塔尼亚胡要的,是立刻能烧起来的战火。
当世界目光聚焦飞机卸货时,加沙南部正上演更荒诞的戏码。6月5日,内塔尼亚胡罕见承认:以色列正在武装加沙的贝都因部族武装,称这是“保护以军士兵生命的正确策略”。
但联合国报告揭露,这支武装的头目亚西尔·阿布·沙巴卜,早被指控系统性劫掠人道援助物资。救援车队屡遭拦截,面粉和药品转眼出现在黑市。
前国防部长利伯曼的批评更尖锐——这就是“内塔尼亚胡亲自下令武装的一群罪犯”。
这种“以乱制乱”的策略暴露了以方的困境:既想削弱哈马斯,又拒绝承担加沙治理责任。
联合国人道事务办公室发出警告:加沙秩序正在崩塌!民众为抢粮丧命,而部族武装的枪口对准的是救援卡车而非敌人。当地方黑帮被包装成“安全合作伙伴”,加沙的人道灾难已滑向深渊边缘。
明知弹药消耗赶不上补给,为何以色列还要双线开战?答案藏在特拉维夫的法庭里。6月30日,以色列媒体曝出内塔尼亚胡以“打击胡塞”为由,推迟了本周本该开庭的贪腐案审判。
这场牵扯好莱坞贿赂、传媒利益输送的官司纠缠他五年,而战争成了他唯一的护身符。从2023年10月阿克萨洪水行动至今,内塔尼亚胡不是在战场,就是在奔赴战场的路上。
更微妙的是特朗普的配合。6月25日和28日,他连续两次公开呼吁以色列司法系统“撤销内塔尼亚胡的起诉”。
表面是盟友声援,实则藏着美方的焦虑——特朗普怕极了内塔尼亚胡为自保再次引爆中东。
毕竟以色列已通知美国:本周就将打击也门胡塞武装的机场、电站和领导人据点。从加沙到红海,炮火成了内塔尼亚胡最顺手的挡箭牌。
以色列低估了对手的韧性。当欧美运输机群穿梭补货时,伊朗用一套“真假导弹阵地”战术消耗以军火力。
借鉴2020年公布的地下发射系统部署方案,他们通过“导弹农场”大范围机动,分散以色列打击火力,甚至故意暴露假目标诱敌消耗弹药。这种策略让伊朗在承受空袭后,仍能保持可观的导弹反击密度。
更关键的是本土防御调整。全国及时断网阻断遥控无人机袭击,一周内抓捕近百名以色列特工,部分空域防空系统成功恢复运作。
这些动作让伊朗在遭受打击后,仍能维持对以色列的持续施压。德黑兰街头虽萧条,但反击意志未溃——民众撤离了,工厂却在赶工下一批导弹。
特拉维夫街头,内塔尼亚胡站在被伊朗导弹炸毁的废墟前誓言报复;加沙黑市里,面粉袋上的欧盟标志尚未撕去,已明码标价。
当联合国官员看着援助监控屏幕上的红点(物资车队)接连消失时,他按下警报:加沙秩序正在崩塌。
欧美运输机的引擎还在轰鸣,但卸下的每一枚导弹,都在为更深的漩涡加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