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时节,网络综艺的蓬勃生机与创新活力在北京汇聚。 7月2日下午,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网络综艺创作主题研讨成功举办。本次研讨以“‘综’观万象,‘艺’启未来”为主题,行业主管部门领导、专家学者、网络视听平台代表、节目制作人代表等齐聚一堂,共谋网络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研究室主任、广播影视研究中心主任、研究员、博导冷凇担任活动主持。
根植时代沃土,共筑视听文艺新生态
网络综艺,正在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不仅满足了观众日益增长的娱乐需求,更以其贴近时代、紧跟潮流的内容创作,成为反映社会风貌、引领文化潮流的重要载体。北京市广电局副局长级领导孟锐在致辞中表示,网络视听节目肩负着彰显时代精神、描绘美好生活的重要使命。综艺的未来,不止于表达形式的创新,更在于价值内容的深耕,希望广大综艺创作者坚守初心、携手同行,持之以恒推动综艺生态提质升级,推出更多弘扬正能量,充满艺术魅力的精品力作。
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、主任祝燕南阐释了网络视听文艺发展的核心要义。他强调,构建中国特色的网络视听文艺新生态,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,必须着力构建网络视听文艺生态哲学基础理论,必须努力建设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,必须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,必须把握好网络视听文艺创作的正确方向。
行业逐步摒弃唯流量论,转向对文化价值、社会责任的深度探索,力求在多元娱乐形态中构建独特的精神坐标。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郑月提出,大制作要做“文化灯塔”,照见精神高度;小成本要做“用户镜子”,反映生活温度。只有尊重“大小”屏生存逻辑、打好“横竖”屏场景革命,才能构建“多元共融”的内容新宇宙。
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姜滨在《接受现实,才能超越现实》的分享中表示,优质网综从来不是“立等可取”的,创作者唯有摒弃悬浮套路,真正投入与钻研,才能基于现实、超越现实、成为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