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从中国官宣要在9月3日举行抗战八十周年阅兵之后,各国都非常期待,甚至还有传言说,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阅兵。
而就在这个时候,越南那边也有了大动静,他们也要搞一场阅兵,还是在9月2日,并且调集了7000多名官兵参与,越南为何要这么做?
越南阅兵秀肌肉
前几天,中国终于官宣,在今年的9月3日,一场顶级规格的阅兵式,将在天安门广场上演,而这一次,不光有代表当今战力的“大国重器”悉数登场,更有那些曾在八十年前炮火中浴血的老兵,以及各国政要友人,共同见证。
这既是一次肌肉的展示,也是一次民族精神的集体回响,消息一出,便在全球舆论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。
几乎是话音未落,南边的河内也传来了回响,越南人民军宣布,将在9月2日国庆日,也要举行一场声势同样浩大的阅兵,纪念“八月革命”与建国八十周年。
7413名官兵,38个方阵,彩排工作已经悄然启动,河内要用这场庆典,向世界展示越南军队的全新风貌。
有意思的是,这并不是越南在2025年的第一次“大动作”,就在几个月前的4月30日,为了纪念南北统一五十周年,河内已经举办过一场阅兵。
那一次,他们甚至还邀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仪仗队,共襄盛举,一年之内,两次兴师动众地搞大阅兵,河内到底在忙些什么?
答案首先写在日历上,1945年和1975年,是刻在越南骨子里的两个年份,一个代表着国家的诞生,摆脱殖民统治,另一个则象征着南北的统一,结束漫长的战争。
每逢十年大庆,用一场盛大的阅兵来铭记历史,几乎是越南雷打不动的政治传统。这既是告慰先烈,也是提醒后人。
历史是面子,但邻居才是镜子
当然如果只用“尊重历史”来解释,未免有些太轻描淡写了,很多时候,邻居的一举一动,才是最现实的参照物。
进入21世纪,看着北方邻居的综合国力与军事现代化水平坐上了电梯,越南心里不可能不起波澜。
一个明显的变化是,自2005年重启阅兵后,越南军队的正步,开始悄悄地从传统的苏式,转向了更具气势的中式。
这种模仿,绝非简单的“拿来主义”,它既有学习借鉴的成分,也藏着一丝不甘人后、暗自较劲的意味。
大国在邻,是机遇,更是压力,当中国用阅兵这种形式,将国家实力具象化地呈现在世界眼前时,越南自然也想在自己的舞台上,做出最响亮的回应。
任何一场宏大的国家叙事,最终都要落到具体的政治需求上,对于刚刚履新不久的越南领导层,总书记苏林和总理范明政而言,一场成功的阅兵式,是再好不过的“权力稳定器”。
在全世界的注视下,展示一支纪律严明、装备精良的军队,无疑是凝聚民心、强化团结最直观的方式。
它向国内民众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:国家是强大的,领导层是稳固的,未来是值得期待的,所以,与其说这场阅兵是给外界看的“肌肉秀”,不如说是给内部民众吃的“定心丸”。
通过这种极具仪式感的活动,新政府能够有效地巩固执政根基,确保内部的稳定与向心力。
舞台虽小,但也要唱的精彩
平心而论,即便河内使出浑身解数,这场阅兵的规模和视觉冲击力,恐怕也难以与中俄这样的大国相提并论。
越南的广场面积有限,能拉出来展示的大型新式武器,种类和数量都屈指可数,这决定了它的场面,很难达到那种排山倒海、气贯长虹的震撼效果。
这背后,也折射出越南国力与军事实力的现实边界,然而,看点不多,不代表意义不大,越南作为二战后反法西斯秩序的一份子,越南的这场纪念,本身就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。
尤其是他们的抗日斗争,从一开始就和中国紧密相连,从胡志明在中国香港创立越共,到他本人亲自投身中国的抗日洪流,再到最后代表同盟国在河内接受日军投降的,恰恰是中国军队。
同一段历史,在2025年的秋天,将由两个国家用各自的方式来讲述,当北京的长安街上铁流滚滚,河内的巴亭广场上,同样会响起属于他们自己的脚步声,一步一步,都踏在历史的鼓点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