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《以法之名》中代理检察长李人骏在万海案里一边推进公诉谋求升职,一边又暗中向秦锋透露乔振兴生前轨迹时,观众很难用简单的 “好” 与 “坏” 来定义这个角色。这部由张译、李光洁、蒋欣领衔主演,中央电视台与最高检影视中心联合出品的检察侦查题材剧,以去脸谱化的人物塑造,打破了法治剧 “非黑即白” 的叙事窠臼,在人性的复杂褶皱里,深刻诠释了法治精神的真正内涵。


剧中的人物群像,每一个都带着生活的真实温度。男主角洪亮出场时便带着 “离职” 的念头,作为十一部检察官,因常查 “自己人” 遭埋怨,性格里还透着几分 “佛系”,请假的桥段让不少观众直呼 “打工人狠狠共情”。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 “怂” 的角色,在关键时刻却展现出近乎固执的坚守 —— 面对案件疑点,他不顾压力深入调查;遭遇陷害时,也未放弃对真相的追求。正如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检察侦查部检察官助理杨佳音所言:“在他身上看到了活生生的、真实的检察官形象,追求公平正义的心始终滚烫。” 这种 “不完美” 的英雄形象,远比光环加持的角色更具感染力,也让观众明白,司法工作者首先是普通人,有着生活的烦恼与挣扎,正是这份 “普通”,让他们的正义坚守更显可贵。


李人骏的角色塑造则将人性的复杂性推向极致。他游走在正义与私利的边缘,为升职推进案件时显得急功近利,面对乔振兴 “自杀” 案时也曾选择回避,可在关键时刻又会暗中助力调查,在洪亮遭陷害时出手洗冤。这种矛盾的行为背后,是司法者在职业理想与现实利益间的艰难博弈。导演傅东育曾表示,主创团队希望通过人物设计,展现司法者 “穿上检察服是执法者,回到家要面对人情世故” 的真实状态。而东平市公安局局长许言午的前后反差,同样引发观众深思 —— 从最初的看似公正到后来的行为失当,他的转变折射出司法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漏洞,也让剧集对 “司法自我净化” 的探讨更具深度。


这些鲜活的人物,最终都指向 “法治” 这一核心主题。剧中那句 “办案就是办别人的人生”,在一个个案件中被不断印证 —— 司法天平的微小倾斜,都可能改变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命运。当指导组明察秋毫,避免无辜者职业生涯崩塌时;当检察官们在情与法的抉择中守住底线时,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案件的侦破,更是法治精神如何在人性的考验中落地生根。《以法之名》用人物的灰度,勾勒出最真实的司法生态,也让 “公平正义” 不再是抽象的口号,而是每个司法工作者在日常抉择中坚守的信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