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仙侠剧陷入 “三生三世” 套路化困境的当下,《仙台有树》以颠覆性的叙事逻辑与丰满的人物塑造,打破了观众对仙侠题材的固有认知。这部剧最精妙的突破,在于将 “师徒恋” 这一传统命题解构重组,通过 “两世身份逆转” 的设定,演绎出超越俗套的情感深度。
设定挺有趣,主角有两重身分反转,第一世是女师男徒,第二世主线则是男师女徒,故事比想像中有趣,爱情线、群像线都好看。本来网友不太看好邓为和向涵之的组合,没想到搭起来意外好评,两人把角色诠释得很到位。

剧版对原著的改编堪称 “升维创作”。相较于小说单一的女主视角,剧集双线并行,既补全了沐清歌前世的洒脱风骨,更让苏易水的人物弧光成为全剧灵魂。从魔子时期的凉薄傲娇,到成为掌门后的隐忍深情,再到失忆后化身傲娇亲王的反差萌,邓为通过细腻的表演,将角色内心的挣扎与救赎具象化 —— 雨中分手戏的哽咽、剖心自罚时的决绝,让 “苏易水” 不再是纸片化的仙侠男主,而是承载着童年创伤与情感执念的鲜活个体。向涵之则以一人分饰两角的惊艳表现,区分出沐清歌的肆意张扬与薛冉冉的灵动直球,前者红衣舞剑的飒爽与后者 “偷葱留灯” 的憨态,共同构成了角色的完整拼图。


剧集的反套路更体现在对 “修仙” 本质的重构。当传统仙侠剧仍在渲染 “为苍生牺牲” 的宏大叙事时,《仙台有树》提出 “快乐修仙” 的理念,将师徒羁绊、个人成长置于核心。西山派 “只走自己的道” 的主张,暗合道家 “心即道” 的哲学,而苏易水与薛冉冉的情感发展,始终围绕 “双向救赎” 展开 —— 前世沐清歌是照亮苏易水的光,今生薛冉冉则成为解开他心魔的钥匙。这种对个体情感的尊重,让剧中 “换乘师徒” 的互动既甜又虐,如薛冉冉面对失忆师父时的不离不弃,苏易水压抑爱意时的眼神拉丝,都精准击中当代观众对 “势均力敌爱情” 的渴望。


配角群像的去脸谱化同样值得称道。温红扇认清心意后理性放手,魏纠坚守真爱而非盲目恋慕女主,甚至反派夜心也并非纯粹的恶,而是人性欲望的复杂载体。这种对 “人” 的聚焦,让《仙台有树》跳出了仙侠剧 “非仙即魔” 的二元对立,成为一部披着奇幻外衣的人性寓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