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8 月以来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现显著升值态势。8 月 28 日,在岸人民币单日大涨超 330 基点,离岸人民币单日升值超 440 基点,创下 2024 年 12 月以来新高。截至 9 月 3 日,1 人民币可兑换 0.1399 美元,汇率中间价稳定在合理区间,这一轮升值并非偶然,而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
从外部环境看,美联储政策转向为人民币升值提供了有利条件。鲍威尔的鸽派表态释放出美国降息预期,美元指数走弱,非美货币普遍迎来升值窗口。中美利差虽在 2025 年初一度走扩至 301 基点,但随着美债利率上行势头放缓,中债利率保持相对稳定,利差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明显缓解。同时,全球配置再平衡进程加速,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提升,为人民币注入升值动力。
内部经济基本面的改善是人民币升值的核心支撑。7 月份核心 CPI 同比上涨 0.8%,连续 3 个月扩大,创下 2024 年 3 月以来新高,反映出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,消费市场逐步回暖。服务价格环比上涨 0.6%,其中飞机票、旅游价格分别大涨 17.9% 和 9.1%,暑期消费旺季带动内需潜力释放。尽管 PPI 同比仍下降 3.6%,但环比降幅收窄 0.2 个百分点,煤炭、光伏等行业市场竞争秩序优化,工业领域供需关系趋于改善。


政策引导与市场预期管理同样发挥关键作用。中国央行自 2025 年 4 月起持续渐进抬升人民币中间价,8 月 15 日公布的 1 美元对人民币 7.1371 元中间价,为汇率稳定提供了锚定作用。在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,央行明确提出 “增强外汇市场韧性,防范汇率超调风险”,引导企业树立 “风险中性” 理念。这种政策导向既避免了汇率大起大落,又为市场注入了稳定预期。
值得注意的是,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进一步巩固了汇率支撑。中国银行《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》显示,94.1% 的境内企业和 78.4% 的境外企业计划维持或提升人民币结算比例,78.4% 的企业在国际货币流动性紧张时考虑使用人民币融资。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,持续优化金融基建,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了便利,增强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。


不过,需警惕过度升值对出口的潜在影响。尽管 2025 年中国出口展现出较强韧性,但国际贸易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。计算机通信、汽车制造等行业价格受外部因素影响仍处于下降区间,若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,可能削弱出口企业竞争力。因此,未来人民币汇率大概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,升值节奏有望逐步放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