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杭州萧山机场的值机柜台不再排起长龙,当飞往兰州的机票价格跌至 280 元(不含税)—— 这个比高铁二等座还便宜的价格,标志着 2025 年暑期旅游旺季正式落幕,机票市场迎来一年一度的 “价格洼地”。据 8 月 31 日民航局数据显示,刚刚结束的暑运累计运输旅客 1.47 亿人次,日均 237 万人次的峰值过后,多家在线旅游平台监测到,国内热门航线机票价格普遍下降两三成,部分航线折扣力度低至 1.9 折,为错峰出行人群打开了高性价比的旅行通道。


这场机票价格 “大跳水” 背后,是航空市场供需关系的精准调节。暑期高峰时,杭州飞广州的机票价格一度飙升至 1200 元,而进入 9 月后,这条航线的价格稳定在 380-440 元区间。旅行平台大数据研究院负责人解释:“每年 9 月都是传统淡季,学生返校、商务出行回归常态,航空公司为维持航班客座率,会通过动态定价释放低价票。” 这种调节机制在支线航线表现尤为明显,如杭州飞海拉尔、桂林等旅游城市的机票,9 月中旬价格较 8 月初下降超 60%,形成 “旺季天价、淡季平价” 的周期性波动规律。


对于时间灵活的游客而言,此时出行堪称 “捡漏”。浙江某国际旅行社负责人算了一笔账:以杭州出发的 5 天 4 晚自由行为例,暑期高峰时机票 + 酒店人均超 5000 元,9 月错峰出行可节省 2000 元以上,且能避开景区 “人挤人” 的窘境。更具吸引力的是,9 月气候宜人,既避开了暑期的酷暑,也未迎来国庆的人流高峰,像四川阿坝州的九寨沟、稻城亚丁等景区,此时秋景初现,游客可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欣赏 “九寨归来不看水” 的绝美风光。途牛数据显示,国庆前的错峰游产品预订量同比增长 50%,“低价 + 舒适体验” 成为核心吸引力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航空公司也在通过服务升级吸引错峰客群。成都作为西部交通枢纽,不仅实现 167 个地铁站翻译机全覆盖,还培训 6000 余名出租车驾驶员掌握基础英语,为入境错峰游客提供便利。这种 “价格降而服务不降” 的策略,让机票 “大跳水” 不再是单纯的价格战,而是成为激活淡季旅游市场的重要杠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