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绿色芒果

被架住的马伯庸IP

2025-06-30

道光皇帝向大臣打听打一个衣服补丁的费用,大臣说三钱,这可比内务府报价的几十两便宜太多。但人家内务府办事要走流程,层层运营,确实不如老百姓走进裁缝铺方便。

体感《长安的荔枝》改编也是如此,把一个三钱补丁的事硬生生做成了几十上百两的大产业。7万字的小说拍成35集的长剧,按网友的说法,是99道工序做出一道拍黄瓜。

然而这是观众的逻辑,做影视项目的逻辑却不同。马伯庸是大IP,是男明星都爱演的大IP,是广告主都爱投的大IP,是地方文旅都热情联动的大IP,是平台都觉得能做成精品的大IP。既然如此,纵然马伯庸的小说多为雅谑的小品,咱也得给他整成历史大剧,项目体量摆那儿呢。

马伯庸IP就是这么被架着做大的,虽有妙笔,却难免背离原著的节奏感和轻快审美。无足轻重的小舅子,变成了复仇大男主。几个照面的胡商,加码成了觉醒大女主。影影绰绰的上层权斗,添油加醋成了左右相的两党选举,在大唐300多个州巡回演讲派人拉票。负责帮左相联络的窦骁,大概就相当于特朗普的马斯克吧。

《长安的荔枝》可能更适合拍电影或8-12集的迷你剧。要拍成35集的长剧,各色角色要加完整人物线,历史要从微观往宏大靠,小人物也要有大历史观。凡此种种,对于观众来说都像是一杯不断加珍珠、茶冻、芋泥、椰果、奶盖、坚果碎的奶茶,最终演变成一杯浓稠“八宝粥”。喝是喝不下的,得边喝边嚼。

当然换个思路,这种加码行为,也真正致敬了原著的内核。圣人想用新鲜荔枝给贵妃庆生,最后劳民伤财,荔枝园被肆意砍伐,运到长安的荔枝却仅有两罐。剧集想呈现小人物的微观史,最后弄成了一堆人的《新唐书·列传》。

马伯庸的写作,是一种“历史可能性小说”,即从历史的缝隙出发,挖掘片段性史料遗留的可能性,并在不改变历史的前提下用全新的视角去诠释。既不同于鲁迅说的“博考文献,言必有据”,也不等于“随意点染,铺成一篇”。这种夹缝中的写作,是用历史小人物烛照现代人的意识和精神,从本质上注定了不能“往大了改”。

但鉴于影视项目攒局的特性,马伯庸的IP改编,几乎都有“举轻若重”的问题。《风起陇西》把谍战拍成三国群英会,各方势力苦大仇深。《风起洛阳》拍成洛阳民俗纪录片,吃个生鱼片吃了20分钟;《古董局中局》更是民国奇人传,像鉴宝节目里带着假文物和专家喋喋不休的大爷。

好评较多的可能是《显微镜下的大明》,聚焦基层官吏和乡绅集团,没有过多往上延伸。多赖该剧只有14集,因为其按照上述加码模式改成《大明1566:丝绢案》也不是不可能的。先朝堂上吵一波,接着官员在家里合计一波,最后底层公务员闹一波,层层联动就是波澜壮阔的大历史啦。

IP影视化是个辩证的活儿,既要尊重原著取其精华,又要大刀阔斧去其累赘。对于马伯庸IP尤其如此,马亲王小说本就是着眼于微的,难以改成性质相反的史诗巨作。

而一次次的层层加码和内核偏差,无疑是当代影视产业也在“运荔枝”。

最新文章

全生命周期陪伴,音乐人成长最需要的助力

音乐

 

阅读13031

中国钢琴泰斗刘诗昆再度奏响史诗之作《黄河颂》

音乐

 

阅读16915

《歌手2025》歌曲依旧具备每期最大的讨论热度

综艺

 

阅读15112

《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》悲剧的内核里边,是不是也有喜剧呢?

综艺

 

阅读10481

《春晖》开播,喜欢老味道电视剧的剧迷们,可以追剧

电视剧

 

阅读14097

冀ICP备20013543号-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