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水贝,黄金造假早已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。
从镀金、掺假到伪造证书,每个环节都“专业”得令人心惊。
彭佳的手镯属于“注水黄金”——中空设计被注入液体增重,这种手法连回收商都防不胜防。
更隐蔽的则是“金包银”和掺铼黄金。
一名男子曾拿着一对“祖传龙凤镯”到广州某金店售卖,表面磨砂质感与老金无异。
回收商剪开烧熔后未发现异常,直到送至工厂熔化时,才发现其中掺了40%的铼。
这种稀有金属密度接近黄金,熔点高达3180℃,高温下会氧化成黑点,但普通检测仪器难以识别。
在水贝的电镀厂里,铜合金经过精密镀金后,能以“足金999”的身份流向市场。
一家店铺老板曾得意地说:“外层镀5克真金,光谱仪都测不出来!”这些镀金饰品成本仅几十元,却能卖出千元高价。
更离谱的是,有人甚至用越南沙金(铜锌合金)冒充黄金,每克成本不到8元。
“周大福”“老凤祥”的钢印在这里只需几元钱就能刻上,配套包装盒8元一套,虚假鉴定证书40元一张。
记者曾以代购身份联系一名“金工厂定制”商,对方报价15元/克,承诺“打足金钢印,配证书”。
收到的假手镯不仅刻着“999”,还附带可查询的“官方检测证书”,而实际材质只是铜合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