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何该剧的高认可度,没能完成口碑转化,形成更广泛的观剧愿望?或可从《无尽的尽头》开播后遭遇的争议来理解。
开头八集播出后,首个案例是校园霸凌致死案,施暴者因为一次关于“记值日”的误会,导致最终的霸凌演变成坠楼的严重后果。而当基于未成年保护对施暴者判处八年徒刑,被害者家属认为检察官收受贿赂采取报复行为。
这一情节导致该剧开播后遭遇大批观众上线“怒打一星”,认为其污化被害者家属、转移矛盾。其实正如许多评论指出的,这种行为其实是客观存在的,但如此委屈、“不爽”的情节,在当下的观剧市场会遭遇越来越低的观众心态阈值。
从过往两年的现实题材剧集反馈也能看到,观众对类似的“虐”感剧情正在变得不耐受,而这样的情绪,让诸如警察、医生等社会奉献型职业剧,或者表现职场类困境的内容,难以持续吸引当下的观众。
或许正如一些观众所说,生活这么不容易,想看点爽的内容怎么了?也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,主打爽感的微短剧乘着市场的东风快速崛起,观众正在更多寻求内容的解压与观看体验的爽,而对内容的现实性、思辨性需求是下降的。
其实无需对这种内容需求做过多评判,但至少从当前的环境看,类似题材的内容在近几年确实更难获得出圈。
此外,从近两年的观剧环境来说,《无尽的尽头》要想靠口碑转化完成剧集热度出圈,也正处于一个难度较大的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