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剧凝聚共识
在短剧大行其道的当下,长剧面临的问题已不止于方法论失效,更是一种存在危机。唯有明确自身价值,长剧才能重新筑起护城河,不必一味与短剧拼爽。
长剧与短剧的差异既是长与短,也是公共性与私密性。短剧通过手机私密观看,主打一个精准造梦:男看后宫,女看雄竞,婆婆看恶媳被手撕,儿媳看婆婆被打脸……大家各爽各的。
而长剧常年通过电视播放,哪怕流媒体出品也多被投上大屏,应该起到的作用是拆解问题、引领讨论,弥合撕裂、创造共识。这也是沉浸体验与当下议题结合后的效果。
《混沌少年时》《道格拉斯被取消了》等做到了前者,它们都对某种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切片分析,不擅自给出解决方案,而是邀请观众一起复盘、一起思考。
相比新闻或是纪录片,影视的优势一方面在于故事中出现的要素更加可控,表达更加明确。《道格拉斯》完整呈现了女主遭遇的职场性骚扰,以及这一事件如何让她信仰崩塌、继而“黑化”,充分解释了为何隐性帮凶也难辞其咎。
另一方面则在于沉浸体验,让人共情。无论《道格拉斯》中的超长对话交锋还是《混沌》的整集一镜到底,都让观众一起体验了当事人的压抑、不适、窒息、冲击,理念传达更为有力。
《苦尽柑来》则难得的做到了后者——弥合撕裂、创造共识。保守主义也好,“年代科幻”也罢,它没有迎合当下性别对立或是逃离原生家庭的论调,抑或像国产剧一样令配角背负话题kpi,对代际关系、婆媳关系等的塑造都比较“反常识”,没有谁被妖魔化:
父母能力有限,但已经尽心尽力托举儿女;说是重男轻女,但奶奶会拿出积蓄给爱纯买船;婆媳相爱相杀,会冲突争吵但也会支撑彼此;爱纯的继母打破了她生活的平衡,两人在双双成为母亲后却实现和解……
一句话,《苦尽柑来》是在具体的故事中讲人情,而非在虚空的概念上谈正确,所以才能感动全球各个文化背景的观众。这样的剧,给人以面对真实生活的勇气,而非仅仅是情感宣泄或怀旧逃离。
在爱奇艺世界大会上,王晓晖分别用“生活的陪伴”与“生命的意义”形容短剧与长剧扮演的角色。有时效性优势的短剧对当代巨变进行迅速反馈,而长剧更重要的是去表达人类不变的生命意义,一个负责“简单的爽”,一个负责“复杂的痛”。
事实也是如此。当短剧接过了爽,长剧必然要在深邃与回味、苦痛与希望上多下功夫,将其转化为长剧的品格。